絡電話:02-28610511轉27107
傳真:02-28621597
匯款資訊:
戶名:財團法人華岡法學基金會
銀行:元大銀行中正分行(806)
帳號:0016-8100-017-810
定價:每冊新台幣300元整(自2020年起調整)
(請註明訂購期數或年度,依照中華郵政郵資,單本另加80元郵資)
出版目錄
期數 | 目錄 | 作者 | |
第一期 | 發刊辭 | 查良鑑 | |
現代法學研究方法之新趨勢─行為科學之應用 | 曹鴻蘭 | ||
關於法官保障問題的檢討 | 王昌華 | ||
「張知本先巡視台灣司法紀」後記 | 張文伯 | ||
論買回 | 鄭玉波 | ||
略論英美公司─ 設立登記程序之瑕疵 | 桂公仁 | ||
雷達航行之法律觀 | 鍾兆民 | ||
第二期 | 社論 | 本刊 | |
歐洲保護發明之沿革 | 甯育豐 | ||
簡介核子事故之損害賠償 | 楊建華 | ||
論出賣人物之瑕疵擔保 | 鄭玉波 | ||
中國法制史上的裁判手續與審判 | 仁井田陞作 林茂松譯 | ||
損害賠償責任理論之演進 | 黃福卿 | ||
略論羅馬法上之離婚制度 | 羅正展 | ||
中日憲法之制定過程及構造比較 | 李昭興 | ||
票據背書之性質 | 周惠銘 | ||
可罰性的違法性理論─刑法六十一條理論基礎探討 | 曾習賢 | ||
自由法運動在法律思想史上之地位及影響 | 焦仁和 | ||
法官民選制度之規範的妥當性及有?效性研究 | 正宗 | ||
論自己契約與重複代理 | 楊慶榮 | ||
就精神分析學觀點論說上帝與愛的看法─獻給所有「愛的對象」的愛的對象 | 微曦 | ||
第三期 | 談司法的便民與利民 | 查良鑑 | |
宇宙與自然法 | 張文伯 | ||
委任之性質及其類似概念 | 鄭玉波 | ||
中日憲法之思想背景及基本主義之比較 | 李昭興 | ||
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七十六號解釋之我見 | 景熙焱 | ||
結婚無效 | 賴利水 | ||
簡介克恩特教授的法學思想方法論─「兩極原理」 | 黃振賢 | ||
略論保安處分 | 劉士雄 | ||
自法律之道德性看─義務道德與熱望道德 | 高振群譯 | ||
國際法的時效觀念 | 杜亞蘅 | ||
老子_一位絕對自然法論者 | 劉永清 | ||
就超越的人文主義看法律與社會 | 秦文裕 | ||
馬紹爾扭轉乾坤記 | 王志文譯 | ||
大法官會議憲法解釋—憲法第八條時限疑義 | 轉載 | ||
本學年法律學會大事紀 | 本刊 | ||
我們的系主任查良鑑博士 | 轉載 | ||
平易近人的大法官—張金蘭教授的奮鬥與成功 | 轉載 | ||
不是天橋的把式 | 張墨亭 | ||
永恆的法律系(代編後語) | 本刊 | ||
第四期 | 盡瘁司法的謝冠生先生 | 查良鑑 | |
二十世紀的法律與法學 | 林紀東 | ||
人性與人類法 | 張文伯 | ||
法律變遷與社會變遷芻議 | 王寶輝 | ||
管仲法律思想 | 朱義芬 | ||
工業公害之發生及其所引起的法律問題 | 林國賢 | ||
日本刑法全面改革擬案之研討 | 劉令輿 | ||
中國近代法制史上有關刑律之蛻變問題研究 | 林茂松 | ||
「逃城」及其他 | 王志文 | ||
票據法修正草案之闡述 | 楊建華 | ||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與司法審核權 | 景熙焱 | ||
英美陪審制度述概 | 李復甸 | ||
第五期 | 航業政策之法律觀 | 桂裕 | |
論抵押物之代位 | 鄭玉波 | ||
英美法上之抵押權之沿革及其理論概述 | 張岱明 | ||
貨櫃聯運載貨證券之探討 | 張東亮 | ||
刑事訴訟行為之效力 | 曹鴻蘭 | ||
「命令或禁止債務人為一定行為」假處分之執行 | 陳傳岳 | ||
民生與社會法 | 張文伯 | ||
諸葛武侯用刑的平恕精神 | 劉令輿 | ||
論我國固有法上之擅斷主義 | 張溯崇 | ||
中國法官沿革史註 | 黃振賢 | ||
法律人的世界 | 潘維和 | ||
第六期 | 談參加「經由法制促進世界和平會議」得獎經過 | 張金蘭 | |
民法與實證法 | 張文伯 | ||
美國法律唯實主義淺釋 | 陳慶章 | ||
船舶扣押問題之研究 | 桂裕 | ||
公司事件有關民事訴訟程序問題之研究 | 楊建華 | ||
商業信用狀之法律性質 | 李勝雄 | ||
權利濫用禁止理論之沿革及其實例 | 林游星 | ||
物價之變動與情事變更原則 | 賴佑哲 | ||
建立大眾傳播法律學的基礎理論及其問題 | 潘維和 | ||
論五權分立制 | 蔡榮雄 | ||
菲濟司法制度概述 | 李在琦 | ||
清代律例簡釋 | 張溯崇 | ||
漢朝的公卿博士雜議制度 | 劉令輿 | ||
王法與十二銅表法 | 曹習賢 | ||
第七期 | 改定十八歲為成年論 | 桂裕 | |
侵害著作權之研究 | 姚淇清 | ||
論刑事訴訟法上不得上訴第三審之限制 | 李在琦 | ||
勞工安全衛生法之研究 | 溫汶科 | ||
文化與世界法 | 張文伯 | ||
西洋主要法學派對於法律與道德的觀點 | 賴利水 | ||
論唐律上之二罪以上從重─附論其與現行法上數罪併罰之異同 | 林茂松 | ||
唐律上法官責任之研究 | 張溯崇 | ||
第八期 | 法律與忠恕之道 | 桂裕 | |
社會正義原理—對賴爾斯新著「正義原理」的評論 | 張文伯 | ||
法律的終極目標與使命 | 耿雲卿 | ||
明清以來習慣法上之舖底權 | 潘維和 | ||
外籍航空器對第三者在地面上遭受損害時所應負責任 | 朱子芬 | ||
論占有訴權 | 溫汶科 | ||
不動產物權之變動與查封 | 劉茂本 | ||
比較刑法學的發展及其任務與方法 | 廖正豪 | ||
從「啟達公司」案談公司重整之規定 | 林明華 | ||
產品責任與消費者保護概述 | 張東亮 | ||
康德與黑格爾的基本法律哲學概念之比較 | 陳德新 | ||
論英美兩國間衝突性的法律原則(譯述) | 李品昂 | ||
當代法學巨擘—龐德(英文) | 焦仁和 | ||
實驗比較法(英文) | 華詒孫 | ||
清代州縣司法運用實態之研究(日文) | 林茂松 | ||
第九期 | 張曉峰先生論教育 | ||
法理有法,法外無法 | 桂裕 | ||
由人權本質談中國憲法上之保障 | 查良鑑 | ||
中國古代民法不發達的原因 | 潘維和 | ||
動員戡亂臨時條款的修訂 | 張文伯 | ||
故意過失在立法例上與德日等國的比較 | 楊建華 | ||
公司組織變更不動產移轉課稅之基礎—由稅法解釋之矛盾談起 | 張東亮 | ||
觀護制度與相關制度之比較 | 陳德新 | ||
條約違反國際法強制規律者無效 | 朱子芬 | ||
安樂死之違法性 | 李瑞霞 | ||
安樂死應否合法化之討論 | 王更陵 | ||
法家商鞅 | 張溯崇 | ||
秦漢之廷尉制度 | 劉令輿 | ||
莊子法律思想淺論 | 廖正豪 | ||
破產法原理序 | 林茂松 | ||
美國法律哲學大師—奧立佛‧霍姆斯 | 焦仁和(英文) | ||
論依勞依茲海上貨物保險單規定下之保險人責任 | 李勝雄(英文) | ||
第十期 | 孔子的法律哲學 | 張其昀 | |
關於制定國家賠償法之芻見 | 王昌華 | ||
龐德對現代中國法律發展的建議(譯文) | 張東亮 | ||
精神上損害之賠償 | 鄭健才 | ||
中止未遂在立法例上之檢討與分析 | 楊建華 | ||
連續犯存在價值之探討 | 王玉成 | ||
信賴原則—過失認定之新基準 | 劉介民 | ||
國際原子能總署之保防辦法 | 俞叔平 | ||
條約之保留 | 朱子芬 | ||
二百浬海域的由來 | 陳慶章 | ||
國際法律學者之培養(英文) | 桂裕 | ||
美國律師在其社會之地位及影響 | 蔡神鑫 | ||
德國民法實例研究(譯文) | 彭明金 | ||
論不兌現支票之可罰性 | 趙功恆 | ||
由一則案例論保險人因不實說明之解除契約權 | 吳光陸 | ||
汽車無過失責任保險之研究 | 陳淑媛 | ||
貨櫃運送賠償標準之商榷 | 李復甸 | ||
「法學論集」評介中華學術與現代文化第九冊 | 張溯崇 | ||
第十一期 | 致富圖強的法家 | 張其昀 | |
唐代法令之體系 | 張溯崇 | ||
違反保護他人法律之侵權責任 | 王澤鑑 | ||
劫機或危害飛航安全犯罪立法之研究 | 楊建華 | ||
就律師權與自白的發展觀刑事訴訟理論 | 張東亮 | ||
沒收之研究 | 鄭健才 | ||
商品製造業民事責任之研究 | 王玉成 | ||
依據美國海事法原則看一艘中國漁船獲救之案件 | 鍾兆民 | ||
條約之終止 | 朱子芬 | ||
伊斯蘭法簡介 | 韓金秀 | ||
凱因斯的純粹法學 | 莊金昌 | ||
法意一二 | 桂裕 | ||
第十二期 | 中國最古的成文法 | 張其昀 | |
我國行憲之回顧與前瞻 | 姚淇清 | ||
論不起訴處分之確定力 | 褚劍鴻 | ||
法院隸屬與司法行政權歸屬問題之研究 | 楊建華 | ||
我國增設初級法院立法方面應採之配合措施 | 王玉成 | ||
談比較法學派及其發展趨勢 | 耿雲卿 | ||
專受扶養與非專受扶養—一個有關勞工保險之問題 | 桂裕 | ||
論納稅義務人於年度進行中死亡其綜合所得稅之報繳 | 吳茂雄 | ||
論舉證責任在民訴法上之重要性 | 虞舜 | ||
國際法對飛行權所加之限制及規律 | 朱子芬 | ||
論英美契約法上善意磋商之義務(英文) | 成永裕 | ||
國際貿易糾與載貨證券 | 張東亮 | ||
漢摩拉比法典介紹 | 張溯崇 | ||
五代時期的文官制度 | 劉令輿 | ||
觀護制度之審前調查 | 陳德新 | ||
第十三期 | 將來給付之訴與債權之保全 | 桂裕 | |
記法學會議 | 李學燈 | ||
對現行公司法修正之建議 | 梁宇賢 | ||
人身保險是否通用損害填補和複保險原則之商榷 | 應式文 | ||
國家賠償法簡介 | 陳和慧 | ||
票據交付理論之商榷 | 鄭洋一 | ||
船舶所有人責任限制之今昔 | 景熙焱 | ||
公害救濟法律適用理論之探討 | 陳昭德 | ||
國家賠償法平議 | 黃謙恩 | ||
中國行政法的特殊地位 | 馬君碩 | ||
法理學之研究方法 | 耿雲卿 | ||
再保金之給付與第三人責任賠償之抗辯 | 林重魁 | ||
禮治與法治 | 高宗仁 | ||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Technology Transfer-Laws and Practice in Latin America Practice | 霍豐宙 | ||
第十四期 | 創辦人說法學教育 | 張其昀 | |
刑事訴訟聲請再審之新證據 | 褚劍鴻 | ||
海上貨物運送人之權義 | 張東亮 | ||
恐嚇取財之不能犯 | 鄭健才 | ||
公害法律救濟理論之探討(一) —公害之民事救濟 | 陳昭德 | ||
國際賠償法論叢 | 黃謙恩 | ||
中華民國對人權自由之保障 | 耿雲卿 | ||
法律、道德與治安 | 桂裕 | ||
由租稅優先受償觀念之建立談土地增值稅立法之沿革 | 吳茂雄 | ||
國家的豁免 | 李復甸 | ||
意思表示不一致與不自由 | 虞舜 | ||
我國舊法制之概說 | 陳銘堂 | ||
教育部法律組評鑑委員蒞校評鑑簡報 | ---- | ||
第十五期 | 創辦人談大思想家 | 張其昀 | |
「國家賠償法」裁判例解說 | 黃謙恩 | ||
失蹤人之妻處分法定財產制中財產之探微 | 孟祥路 | ||
離婚之本訴與離婚之反訴 | 楊建華 | ||
「繼母如母」議 | 桂裕 | ||
繼父母與繼子女如何成立收養關係所涉問題之探討 —本系民法親屬修正座談會發言紀要— | 唐國賢 | ||
論海域石油探採機具及器材之保險問題 | 王志文 | ||
新勞依茲保險單及協會貨物保險條款要義 | 張東亮 | ||
談美國的消費者保護 | 景熙焱 | ||
中美親屬法婚姻效力之比較 | 劉宗欣 | ||
第十六期 | 張創辦人曉峰先生談華岡 | ---- | |
祥刑新說 | 桂裕 | ||
刑事判解志疑 | 鄭健才 | ||
失蹤問題之研究 | 楊建華 | ||
台灣地區少年犯罪概況及其防制對策 | 林榮耀 | ||
心臟移植之法律問題 | 陳國樑 | ||
中共的法制與大陸同胞的人權 | 劉清波 | ||
國家賠償法與民法的適用關係—「國家賠償法」裁判例解說 | 黃謙恩 | ||
中長期放款契約之性質與內容 | 方國輝 | ||
從實例看國際私法在海商事件審判中的重要性 | 張特生 | ||
海域石油探採作業與責任保險 | 王志文 | ||
中美專利成立要件的比較 | 霍豐宙 | ||
論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九條在公司「實戰」中所扮演之角色 —兼評最高法院七十二年度第九次民事庭會會議決議 | 林瓊輝 | ||
犯罪社會學理論 | 周震歐、蔡明璋 | ||
海上船舶碰撞雙方與有過失之過失輕重主義之發展 | 劉宗欣 | ||
第十七期 | 民法親屬編婚姻部分之修正與民事訴訟法之影響 | 楊建華 | |
最高法院造法活動之法理基礎初探 | 王寶輝 | ||
從法律社會學觀點論法律之分類 | 李復甸 | ||
邊沁的功利主義與犯罪行為防治 | 周震歐 | ||
銀行法改趨勢—自由與責任 | 余雪明 | ||
現行稅法中有關租稅債權之時效問題 | 吳茂雄 | ||
我國推展聯合簽帳卡法令問題 | 高大鈞 | ||
關於宗教立法之商榷 | 黃越欽 | ||
海上碰撞雙方共同過失損害賠償責任之比較研究 | 霍豐宙 | ||
第十八期 | 企業之民事責任與消費者之保護 | 鄭玉波 | |
行政法院之組織 | 楊建華 | ||
司法造法的功能 | 王寶輝 | ||
傳統家制與現代立法 | 李復甸 | ||
環境保護法之理論與實際(I) | 林信和 | ||
國際司法上「不便利法庭」原則之發展及應用 | 王志文 | ||
「購屋契約與消費者權益」研討會 | ---- | ||
「兒童事件處理」研討會 | ---- | ||
「鐵公路運送契約與消費者權益」研討會 | ---- | ||
第十九‧二十期合刊 | 論不安抗辯權 | 鄭玉波 | |
中共民事訴訟之管轄 | 楊建華 | ||
論西德之勞動關係法 | 陳繼盛 | ||
關於全面修訂中國大陸刑法典的基本構思 | 趙秉志 | ||
適航性之研究(上) | 李復甸 | ||
自訴制度之研究 | 林國賢 | ||
論亞里斯多德的法律思想 | 蔡宏光 | ||
論責任保險之法理結構—兼論海商旅客平安險與汽車保險之實施 | 尹章華 | ||
析論海峽兩岸法律問題及其處理規範 | 王志文 | ||
論占有關係與本權關係分離之理論 ─ 自指示交付對受讓人之本權是否影響之實例研析 | 劉承武 | ||
第二十一期 | 大陸民事訴訟法之審判程序 | 楊建華 | |
淺談法學理論及其流派 | 王寶輝 | ||
大陸經濟合同糾紛之救濟方法 | 李復甸 | ||
國際司法上的公共秩序問題 | 黃進 | ||
專利法上之優先權制度 | 陳文吟 | ||
論完善大陸刑事立法的根據、原則和方式 | 趙秉志 | ||
刑事訴訟法理結構之比較研究 | 尹章華 | ||
海峽兩岸法律衝突規範之發展與比較 | 王志文 | ||
第二十二期 | 消保團體為消費者提起損害賠償訴訟在訴訟實務上運作之研究 | 楊建華 | |
港澳地位問題之法律評析 | 王志文 | ||
商標識別性的研究 | 趙晉枚 | ||
中日德民法債篇總論法理結構之比較研究 | 尹章華 | ||
一九九七年後香港與內地間互涉刑事法律問題研究 | 趙秉志 孫力 | ||
專利法上受僱人發明權益歸屬 | 陳文吟 | ||
歐洲共同體之對外貿易法論 | 陳麗娟 | ||
一個中國原則下的國際組織之競爭 | 陳荔彤 | ||
我國新專利法評析 | 蔡坤財 | ||
美、英、德日行政徵收權理論暨實物上之比較(英文) | 姚思遠 | ||
歐洲共同體對外貿易法-反傾銷法與反補貼法之研究(德文) | 陳麗娟 | ||
第二十三期 | 析論香港過渡時期所引發之若干法律問題 | 王志文 | |
海牙國際司法公約在解決內地與澳門法律衝突的作用 | 黃進 | ||
從法律觀點看九七過度對港台關係的影響 | 陳弘毅 | ||
中華民國民法下婦女之地位(英文) | 趙晉枚 | ||
我國消費者保護法評析(英文) | 何曜琛 | ||
占有之取得 | 鄭冠宇 | ||
歐洲共同體法法源之研究 | 陳麗娟 | ||
檢察官強制處分權爭議研討會 | ---- | ||
司法倫理研討會 | ---- | ||
第二十四期 | 「信賴原則」構成要件之研究 | 廖文煥 | |
日本民法部分修正綱要之研究 | 曾習賢 | ||
中國大陸新刑事訴訟法典述評 | 趙秉志、甄貞 | ||
澳門國際司法中的識別問題 | 黃 進、郭華成 | ||
營業包裝與產品外觀之第二重意義 | 麥卡錫講 趙晉枚譯 | ||
美國產品責任法與英國消費者保護法中「產品瑕疵」概念之比較研究 | 何曜琛 | ||
代理行為之瑕疵 | 鄭冠宇 | ||
中國大陸本票制度之研究 | 陳月瑞 | ||
檢察官與法治國 | 鄭逸哲 | ||
論專利法上醫藥品專利權期間之延長─以美國法為主 | 陳文吟 | ||
論德國股份法第 131 條股東之一般資訊權 | 姚志明 | ||
論強制性規則與公共政策對國際商事仲裁的影響 | 肖永平、朱克鵬 | ||
論國際與區際民事司法協助 | 王志文 | ||
海峽兩岸法學實務問題學術研討會 | ---- | ||
第二十五期 | 刑事醫療過失實務 | 廖文煥 | |
私立學校法財團法人結構之研究 | 曾習賢 | ||
中國大陸國際私法之發展與演變 | 王志文 | ||
第一次銷售原則在網際網路上之適用(英文) | 林柏杉 | ||
美國對於著名標章保護的概述 | 趙晉枚 | ||
美國紐約州及德拉瓦州有限公司法之研究:兼論受託忠誠義務之理論(英文) | 何曜琛、陳俊仁 | ||
國際銀行法改革芻議(英文) | 姚思遠 | ||
德國一九九四年破產法簡介 | 鄭冠宇 | ||
中國大陸涉外票據法律適用之探討 | 陳月瑞 | ||
納粹司法(譯註) | 鄭逸哲 | ||
加洛林法導讀(譯註) | 鄭逸哲 | ||
第二十六期 | 論行政許可行為 | 李震山 | |
英國法上侵權行為衝突規範之變革 | 王志文 | ||
破產計劃(Insolvenzplan)─德國一九九四年破產法簡介 | 鄭冠宇 | ||
中國大陸經濟立法與司法 | 陳月瑞 | ||
VeriSign 憑證實作準則(譯著) | 何曜琛 | ||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之原產地規則對於東亞國家之影響(英文) | 彭心儀 | ||
美國與台灣之公司監督機制的比較(英文) | 陳俊仁 | ||
美國貿易政策探源(英文) | 艾瑞璽 | ||
第二十七期 | 國際法上海洋漁業資源之開發與養護 | 王志文 | |
我國民法債編修正結果之評述 | 林信和 | ||
個人資料保護法中當事人權利之探討 | 許文義 | ||
勞資爭議仲裁制度之研究─兼論德國勞資爭議仲裁法制 | 楊通軒 | ||
探討修改「進步性」專利要件以因應生物科技發展的必要性─以美國法為主 | 陳文吟 | ||
行政程序法命令訂定程序之研究 | 廖元豪 | ||
論工程仲裁中最具爭議性之前置程序問題 | 何曜琛、戴銘昇 | ||
第二十八期 | 論學生的受教權與家長的教育權 | 林信和 | |
現行民法親屬編上子女稱姓之商榷 | 蔡宏光 | ||
商標減損法制之評析:由美國法觀點 | 何曜琛、戴銘昇 | ||
中德社會國理想之論理與研究 | 謝榮堂 | ||
精神障礙者責任能力基準之研究 | 曾淑瑜 | ||
美國行政法 | 楊心宇 | ||
從刑事訴訟程序各階段之罪嫌論檢察官追訴罪之義務 | 陳宏毅 | ||
《民法通則》中民事主體的架構 | 程玟玟 | ||
第二十九期 | 評析國際法上之主權概念 | 王志宏 | |
棄嬰棄兒問題在法律上解決途徑之研探 | 蔡宏光 | ||
國際法上戰爭合法性問題研究 | 姚思遠 | ||
勞資爭議處理法草案中「裁決制度」之考察─以日本制度之經驗為借鏡 | 邱駿彥 | ||
量刑基準之比較研究 | 曾淑瑜 | ||
析論全民健康保險法律關係 | 謝榮堂 | ||
第三十期 | 從國際法析論以色列復國與中東形勢之演變 | 王志文 | |
強制執行人性化初探-從司法實務探討強制執行之法理 | 王寶輝 | ||
民法被繼承人債務繼承之研探 | 蔡宏光 | ||
公司治理與公開發行公司董事之告知義務-以美國法為中心 | 何曜琛 | ||
勞動契約訂定階段之相關法律問題 | 邱駿彥 | ||
社會法治國之分配正義 | 謝榮堂 | ||
公務員法上之競爭訴訟與訴訟參加-兼論暫時權利保護程序中之權利保護 | 劉建宏 | ||
以重利為導向之刑法修正草案(上) | 陳友鋒 | ||
第三十一期 |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之檢討與修正 | 王志文 | |
集體勞動關係法制之研究系列-工會法之部 | 邱駿彥 | ||
台灣光復前後建物保存登記暨地上權設定登記法制之回顧(案例解析) | 張昭弘 | ||
九十二年刑法增訂妨害電腦使用罪章前後之法律適用 | 曾淑瑜 | ||
論國際法的政治基礎 | 楊澤偉 | ||
我國民法關於繼承回復請求權立法之商榷 | 蔡宏光 | ||
原住民族之人權保障 | 劉建宏 | ||
同性伴侶法律關係婚姻締結之合憲探討 | 謝榮堂 | ||
第三十二期 | 中東和平路徑圖所涉及之相關國際法議題 | 王志文 | |
現行民法繼承編關於代位繼承制度之商榷 | 蔡宏光 | ||
OECD公司治理原則(2004) | 姚思遠 | ||
讓與擔保制度之沿革-以中國大陸之規定為核心- | 陳月端 | ||
勞工退休金條例解析 | 邱駿彥 | ||
社會行政法概論之一 | 謝榮堂 | ||
從交易成本談法律與社會規範的關係 | 許惠峰 | ||
照護保險法之研究與剖析-以國實施經驗著眼- | 陸敏清 | ||
第三十三期 | 管轄原則與不便利法庭 | 王志文 | |
知識財產權解析 | 劉春田 | ||
境外犯罪的刑法適用效力 | 陳友鋒 | ||
保險法第六十四條說明義務之要件檢討-以我國判決實務為中心 | 劉振鯤 | ||
刑法現代化視野下中國大陸刑法理念的更新 | 蘇彩霞 | ||
環境保護與國家主權間關係初探 | 楊澤偉 | ||
由企業併購第五條與第六條論我國忠實義務規範的缺失 | 陳俊仁 | ||
第三十四期 | 歐盟憲法之批准爭議 | 王志文 | |
我國公平交易法就獨占與結合之規範與實踐 | 林信和、楊佳馨 | ||
勞動契約終止及預告之法律問題探討 | 邱駿彥 | ||
罪的實體及犯罪成立要件 | 陳友鋒 | ||
新霸權的崛起或新橋樑的建立?-論中國與東南亞國協國家的未來合作與發展 | 陳俊仁 | ||
第三十五期 | 商標法關於商標近似與混淆誤認判斷關係之研究-兼評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94 年訴字第 1755 號判決 | 盧文祥 | |
身份法案例判決研析述評 | 蔡宏光 | ||
社會行政救濟與行政訴訟之主要類型解析-以我國行政訴訟與德國社會法院法為中心 | 謝榮堂 | ||
刑事不法行為的刑事審查-構成要件的該當判斷(上) | 陳友鋒 | ||
論企業併購與獨占、結合行為之關聯性-正義與效率之平衡? | 許惠峰 | ||
論股東於公司之地位-超越「企業所有與企業經營分離」之迷思 | 陳俊仁 | ||
著作物重製設備捐收取之研究 | 陳淑貞 | ||
股東會成立要件相關問題之研究 | 戴銘昇 | ||
第三十六期 |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之報酬 | 梁宇賢 | |
法人董事及公司負責人對第三人之侵權行為責任 | 何曜琛 | ||
刑事訴訟法草案中以「科刑不當」為上訴理由之研究 | 曾淑瑜 | ||
刑事不法行為的形式審查—構成要件的該當判斷(下) | 陳友鋒 | ||
經濟發展與人權之國際法規範與調和 | 陳俊仁 | ||
-以世界銀行非自願遷徙規範為中心 | |||
論美國證券詐欺之民事幫助責任 | 戴銘昇 | ||
-以聯邦最高法院Central Bank案為中心- | |||
從外國國際私法的新發展看我國海峽兩岸國際私法的修訂 | 杜濤 | ||
第三十七期 | ACFTA 之建構與海峽兩岸經貿關係 | 姚思遠 | |
評雅布各斯的「敵人刑法」 | 曾淑瑜 | ||
The Economic Analysis on Tort Liability under Taiwan Law-Motor Vehicle's Accidents(台灣法制下侵權責任之經濟分析─兼論動力車輛事故) (英文) | 許惠峰 | ||
從著作權仲介團體運作探討著作財產權之保障 | 王怡蘋 | ||
論刑法第310條第3項的憲法根據 | 謝庭晃 | ||
聯合國改革的理論基礎和法律依據 | 楊澤偉 | ||
論試驗實施例外及其在醫藥專利權適用之問題 | 李素華 | ||
第三十八期 | 糊塗但非無知的孝子-殺人罪與其加減規定的關係- | 陳友鋒 | |
人格和權利能力關係之研究 | 鄒愛華 | ||
論證券交易法上之「有價證券」 | 戴銘昇 | ||
英國國際私法上之契約衝突規範 | 王志文 | ||
政府採購透明化之發展及國際規範 | 陳月端 | ||
由兩岸私校法人體制論大陸民辦教育合理回報制的內容與省思 | 林恒志 | ||
第三十九期 | 非法人商業--行號 | 梁宇賢 | |
大陸對我國產品課徵反傾銷稅影響之研究 | 何曜琛 | ||
我國菸害訴訟之現況與前景 | 姚思遠、林柏杉 | ||
中國大陸之政府採購透明化法制研究 | 陳月端 | ||
論基因歧視 | 曾淑瑜 | ||
少女殺手的下場 --- 刑法上性行為尺度之概略輪廓 | 陳友鋒 | ||
WTO貿易政策檢討機制之功能性分析 --- 以兩岸入世後之經貿政策為例 | 王震宇 | ||
第四十期 | 從限定繼承之修法探討繼承法益之保護—「無財產即無繼承」原則之確立及適用 | 王寶輝 | |
國際煙害訴訟之理論與發展—以美國法院為核心 | 姚思遠 | ||
從比較法觀點論授權明確原則與金融法規—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5年度訴字第2001號判決為中心 | 郭介恆 | ||
論精神科專科醫師對第三人之告知義務—以美國Tarasoff v. Regents o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一案為例 | 黃心怡 | ||
侵權行為法下「與有過失」法則之經濟分析—兼論最高法院七十三年台再字一八二號判例 | 許惠峰,陳昱龍 | ||
國際能源法:一個新的國際法分支 | 楊澤偉 | ||
第四十一期 | 從「精密司法」之精神看大陸刑事訴訟法的再修改 | 廖正豪、廖其偉 | |
巴賽爾跨國銀行監理協議演進之初探─間論我國對於外國銀行分支機構監理法規 | 林恒志 | ||
罪刑法定與法律變更之關聯─2006年刑總修訂後之相關困境及其對策 | 陳友鋒 | ||
贓物罪的保護法益與客觀要件的解釋 | 謝庭晃 | ||
日本行政立法訂定程序法制化之考察-以意見公募程序為中心 | 王萱琳 | ||
從美、日不動產證券化發展經驗探討我國現況 | 曾勝珍、許秀美 | ||
第四十二期 | 政府」及「採購」在法律上意義之研究-以國際發展及海峽兩岸政府採購法制為中心 | 陳月端 | |
工資認定基準之建構-兼論夜點費之工資性格認定基準 | 邱駿彥 | ||
跨越法學與經濟學之鴻溝-兼論法律經濟分析之侷限性 | 許惠峰 | ||
親屬關係與財產犯罪 | 謝庭晃 | ||
違反先契約通知義務之構成要件分析-台灣台中地方法院92年度保險字第44號民事判決評釋 | 張有捷 | ||
控制股東信義義務原則美國法院司法實踐的誤用 | 范世乾 | ||
第四十三期 | 從最高法院二則強制執行法裁判窺探我國法律主義 | 王寶輝 | |
兩岸比較法學:民法債編的物權探索 | 林信和 | ||
論支票發票人之記載禁止背書轉讓與付款銀行之付款-從最高法院93年台簡上字第15號判例 | 梁宇賢 | ||
僱用調整目的下勞動契約變動之法律問題探討(上) | 邱駿彥 | ||
刑法第296條之1立法之批判及其是用疑義 | 謝庭晃 | ||
論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個人訴訟和派生訴訟的融合 | 范世乾 | ||
共謀共同正犯與結夥強制性交 | 廖其偉 | ||
第四十四期 | 僱用調整目的下勞動契約變動之法律問題探討(下) | 邱駿彥 | |
論故意民國九十年以來最高法院判決之動向觀察 | 陳友鋒 | ||
土地所有人與其上房屋所有人間之法律關係---租賃、地上權、典權與不動產質權 | 鄭傑夫 | ||
刑法第26條修法及適用之解釋 | 謝庭晃 | ||
中央對地方政府自治行政監督與救濟程序 – 以日本「國地方紛爭處理委員會」之審理為中心 | 王萱琳 | ||
教殤 – 法律教育論 | 周興生 | ||
第四十五期 | 目前東亞地區的國際投資規範概況 (英文) | 許惠峰、許慧儀 | |
論刑法對胎兒生命法益的保護 | 謝庭晃 | ||
被告於國際刑事法院程序之權利-以德國法上之公正程序原則為中心 | 鄭文中 | ||
論婚姻移民之工作權、應考權與服公職權 | 王育慧 | ||
台灣與美國公司重整制度下新資金取得規定之研究 | 方元沂 | ||
民法第247條之1於僱傭契約之適用 | 李玉春 | ||
第四十六期 | 無權代理人責任相關問題的探討 | 林信和 | |
-從我國拼裝式民法的透析到包裹立法的倡議- | |||
行政訴訟事件撤銷訴訟之訴訟對象 | 徐瑞晃 | ||
公私協力行為在德國之運作與難題 | 周佳宥 | ||
論證券詐欺之行為要件-以美國及我國法院實務案例為中心- | 戴銘昇 | ||
美國法商標侵害的賠償– 兼論我國商標法的規定 | 趙晋枚 | ||
公務員圖利罪–變身為結果犯後之困境及其可能出路 | 陳友鋒 | ||
第四十七期 | 論貪污治罪條例第6條之1與第10條第2項在實體法及程序法上的困境 | 謝庭晃 | |
行政訴訟判決之效力 | 徐瑞晃 | ||
危險負擔、所有權移轉及保險利益讓與-最高法院95年度臺上字第1447號相關民事判決評釋 | 張有 | ||
羈押的實體理由解釋 | 周泰維、謝秉錡 | ||
從民法親屬編新增第一千零五十二條之一檢討我國離婚制度─兼論民法親屬編的立法策略與立法技術 | 陳美伶 | ||
論少數股東救濟中的直接訴訟與派生訴訟的適用 | 范世乾 | ||
第四十八期 | 競業禁止特約有效性認定基準之法理探討 | 邱駿彥 | |
日本特殊行政審判程序之考察 | 王萱琳 | ||
國際經濟法在臺灣法制研究之定位 | 王啓行 | ||
台灣與美國期貨交易法對於防止市場操作規範之比較分析研究 | 方元沂 | ||
行政訴訟程序停止執行之要件及內容 | 徐瑞晃 | ||
碳排放權:一種新的發展權 | 楊澤偉 | ||
第四十九期 | 從全球治理觀點論法律全球化:爭議與定義之芻議 | 曹俊漢、劉振鯤 | |
評析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620號解釋後宜落實立法免生法適用上之爭議 | 郭欽銘 | ||
壽險解約金及未到期保費之返還―臺灣臺中地方法院90年度中簡字第40號與90年度簡上字第3號民事判決評釋 | 張有捷 | ||
證券詐欺之交易因果關係 | 戴銘昇 | ||
私募股權基金與公司治理 | 方元沂 | ||
-以美國併購型私募股權基金為研究中心 | |||
論公司法中強制性規範的識別與適用 | 林恩偉 | ||
第五十期 | 所得稅法之缺失與修法方向 | 張進德 | |
海峽兩岸國際私法新規範—立法特色與評比觀察—(上) | 王志文 | ||
論公司治理與獨立董事之受任人義務 | 何曜琛、方元沂 | ||
行政訴訟法上之必要訴訟參加 | 劉建宏 | ||
從公司治理之角度看股東會決議成立要件及相關問題 | 戴銘昇 | ||
How to achieve efficiency and equality in curbing corporate inversion transactions:Evaluation of the American Jobs Creation Act of 2004 | 吳盈德(英文) | ||
第五十一期 | 海峽兩岸國際私法新規範—立法特色與評比觀察—(下) | 王志文 | |
訴願程序中當事人之程序參與權 | 劉建宏 | ||
─陳述意見與言詞辯論制度 | |||
國家積極作為義務 | 謝榮堂 | ||
從各國法制看我國股東會召集程序 | 戴銘昇 | ||
法人屬人法適用範圍之研究--以內部事務原則為中心 | 方元沂 | ||
西方稅捐法制之繼受及其限制-中西稅制比較的一個起點- | 藍元駿 | ||
第五十二期 | 公務人員不服原處分機關對其依法申請之案件怠為處分提起復審之訴權要件 | 劉建宏 | |
物權法定原則,一朵明日黃花?- 以法律經濟學三問物權自治原則- | 許惠峰 | ||
簡評國際私法智慧財產權適用準據法之規定―以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第42條為中心 | 張有捷 | ||
最高法院對證券市場操縱行為刑事構成要件之認定 | 戴銘昇 | ||
中西租稅法規範倫理之比較可能性-試從《鹽鐵論》反思課稅之憲法界限- | 藍元駿 | ||
定型化契約懲罰性條款的可執行性與可執行的違約金條款ENFORCEABILITY OF DIFFERENT PENALTY CLAUSES IN STANDARD SERVICE CONTRACTS AND ENFORCEABLE LIQUIDATED DAMAGE CLAUSE | 陳盈如(英文) | ||
第五十三期 | 台灣高利貸放組織犯罪型態研究 | 施光訓、林文貴、吳仁志 | |
結果加重罪 | 陳友鋒 | ||
敵意併購策略適法性暨經濟效益分析-以炎洲敵意併購亞化為例- | 許惠峰、陳昱龍 | ||
大陸地區金融控股公司現況與法制問題之探討 | 林恒志 | ||
性交易專區設置與行政裁量──從釋字第666號解釋談- | 周佳宥 | ||
保險契約受益人的確定—兼論保險法第45條與52條之文義辨正 | 劉振鯤 | ||
第五十四期 | 金融控股公司法制演進之探討—兼論大陸金融控股公司之法律性質 | 林恒志 | |
2009年民法繼承編暨其施行法相關問題之研究 | 郭欽銘 | ||
專利域外侵權條款的發展- 以美國MICROSOFT CORP. V. AT&T CORP.判決為中心 | 方元沂 | ||
從美國案例探討時事報導引用他人攝影與視聽著作之合理使用 – 兼評智慧財產法院101年度刑智上訴字第7號 | 黃心怡 | ||
現代國家課稅之法理基礎-中世紀稅制之法文化觀 | 藍元駿 | ||
第五十五期 | 股東召集股東會之權限及保障 | 王志誠 | |
家事事件程序之新面貌-以我國與日本相關法制之比較為中心 | 劉玉中 | ||
論台灣與日本成年監護制度之比較與研究 | 郭欽銘 | ||
美國國際禮讓原則之研究 | 方元沂 | ||
國際組織之當責性—以世界銀行保障政策與監察組之實踐為例 | 鄭欽哲 | ||
美國法上醫療緊急研究之探討 Medical Emergency Resea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 李佳鈴(英文) | ||
第五十六期 | 歐洲聯盟移民法制之探討 | 陳麗娟 | |
電子投票制度對股東會運作之影響-比較法下的視野 | 洪秀芬 | ||
台、美刑法「不能未遂」之初探 | 張瑋心 | ||
從歐盟消費者保護政策與爭議處理機制之發展探討我國消費者保護政策應有之方向 | 林麗真 | ||
2008年金融危機之成因-以美國與國際法律規範演變為中心 | 陳盈如 | ||
日本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十年回顧及省思 | 劉國慶 | ||
第五十七期 | 歐洲聯盟法的法源 | 洪德欽 | |
論船務代理契約涉及第三人之效力-兼評最高法院 94 年台上字第 1850 號民事判決 | 羅俊瑋,賴煥升 | ||
刑事不法與行政不法臨界之檢討-以刑法第 185 條之 3 為論述中心 | 陳友鋒,黃鵬達 | ||
論裁判解任董事之規範-以實務見解為討論中心 | 周振鋒 | ||
Alexy 對 Radbruch 之惡法判斷公式的辯護 | 劉臺強 | ||
論支票付款委託之撤銷 | 李旻諺 | ||
第五十八期 | 憲政主義視角下的社會主義本質 | 萬紹和 | |
特徵性履行與海峽兩岸新國際私法之契約準據法 | 吳光平 | ||
德國法關於消費者債務清理制度新舊規定-兼論我國消費者債務清理制度 | 吳淑如 | ||
由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第14號一般性意見 | 林沛君 | ||
重新檢視「子女最佳利益」 | |||
關係企業下控制公司責任之探討 | 簡祥紋 | ||
-以我國公司法第三六九條之四規定為中心 | |||
第五十九期 | 適航性之研究 | 羅俊瑋 | |
中國大陸刑事證據的新發展 | 李思遠、葉肖華 | ||
美國《破產法典》對個人稅捐債務規範之探討 | 吳德華 | ||
中國大陸與臺灣再生能源法制之比較探析-以再生能源財務分攤制度為中心 | 陳建璋、陳信安 | ||
國際私法中契約衝突之規範-以「特徵性履行」為中心 | 蔡惟鈞 | ||
第六十期 | 新修正消保法對拋棄定型化契約審閱期間之規範與實務影響 | 陳汝吟 | |
從動物園設置之必要性論其經營與照養管制原則 | 蔡達智 | ||
國際裁判管轄上之特別情事原則-從日本新法談起 | 何佳芳 | ||
國際投資法之「公平與公正待遇」標準發展之研究 | 許慧儀 | ||
以YouTube 在美國訴訟案最新發展為例─兼論我國網路服務提供者涉及之著作權侵權責任 | 劉佩玲 | ||
信託財產強制執行之排除與詐害債權信託-兼評最高法院98年度台抗字第503號裁定 | 蔡惟鈞 | ||
第六十一期 | 股權群眾募資之新里程-兼論證券商經營股權性質群眾募資平臺業務之法制發展及課題 | 王志誠 | |
德國法院有關「客製化給付」之判決評析 | 林玫君 | ||
壽險死亡給付中關於保費返還問題之內容控制-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90 年度北保險小字第 47 號與 90 年度保險小上字第 7 號民事判決評釋 | 張有捷 | ||
基本法與行政領域之法統制-日本法及臺灣法之比較研究 | 林孟楠 | ||
專利法先使用權之再思考 | 陳秉訓 | ||
第六十二期 | 加盟連鎖契約競業禁止條款之研究 | 王偉霖、楊孝文 | |
怒火地平線-墨西哥灣漏油案與保險契約之解釋 | 陳俊元 | ||
再論現代國家課稅之法理基礎-初探「什一稅」脈絡及稅法學方法論之反思 | 藍元駿 | ||
美日安保條約下之美日亞洲策略競合—以日本民主黨主政時期為例 | 陳蓋武 | ||
日本工會活動正當性判斷基準與雇主設施管理權爭議之學理與實務探討 | 邱冠喬 | ||
第六十三期 | 地方自治體人權保障組織之運作與困境─以台北市人權保障諮詢委員會為對象 | 羅承宗 | |
大數據潮流下之隱私保護法制設計-以日本個人情報保護法修正為例 | 郭戎晉 | ||
社會使命型企業-社會企業概念分析及修法芻議 | 方元沂、江永楨 | ||
第三審法官裁判之詮釋與規範─以民事訴訟法第469條第6款為核心 | 蔡立亭 | ||
第六十四期 | 從實證觀點論我國公益信託之發展趨勢、治理及革新 | 王志誠 | DOI 10.6868/HKLR.201806_(64).01 |
我國無形技術外流管控制度之檢討 | 王偉霖 | DOI 10.6868/HKLR.201806_(64).02 | |
能源稅的美麗新世界-環境能源公課之課徵及其憲法界限- | 廖欽福 | DOI 10.6868/HKLR.201806_(64).03 | |
論契約解除後受領給付標的物回復請求關係之規範-以現行德國民法第346條相關規定為中心之探討 | 陳忠將 | DOI 10.6868/HKLR.201806_(64).04 | |
第六十五期 | 論我國對產金分離原則之規範-以金融控股公司與銀行業為核心 | 郭大維 | DOI 10.6868/HKLR.201812_(65).01 |
兩岸醫療糾紛之處理法制比較-以訴訟上舉證責任為中心 | 謝榮堂 | DOI 10.6868/HKLR.201812_(65).02 | |
兩岸智慧財產權侵權事件法律適用之研究 | 吳光平 | DOI 10.6868/HKLR.201812_(65).03 | |
檢視以一億元犯罪所得加重法定刑之適當性與修法建議─以證券交易法第171條與銀行法第125條為中心 | 江朝聖 | DOI 10.6868/HKLR.201812_(65).04 | |
從電視節目之商標性質論其著作權侵害與損害賠償計算 | 陳秉訓 | DOI 10.6868/HKLR.201812_(65).05 | |
第六十六期 | 警察透過資訊科技進入電腦蒐集資料的法律問題 | 黃清德 | DOI 10.6868/HKLR.201906_(66).01 |
開設分店在商標善意先使用之適用限制─從智慧財產法院102年度民商上字第22號民事判決開始談起 | 陳匡正 | DOI 10.6868/HKLR.201906_(66).02 | |
歐盟母性保護制度之經驗分析 | 陳靜慧 | DOI 10.6868/HKLR.201906_(66).03 | |
兩岸社區矯正法制之比較研究 | 王紀軒 | DOI 10.6868/HKLR.201906_(66).04 | |
證券交易法第171條第1項證券犯罪量刑之實證研究與立法研析 | 邱筱雯 | DOI 10.6868/HKLR.201906_(66).05 | |
第六十七期 | 集會遊行許可與否之行政判斷 | 陳正根 | DOI 10.6868/HKLR.201912_(67).01 |
股東權之理論基礎及其權利保護 | 王志誠、許光承 | DOI 10.6868/HKLR.201912_(67).02 | |
智慧農業資通安全管制規範之研究 | 蔡達智 | DOI 10.6868/HKLR.201912_(67).03 | |
初探比特幣之民事強制執行 | 廖崇崴 | DOI 10.6868/HKLR.201912_(67).04 | |
新修正公司法面對之監理挑戰—以實質受益人或控制權人條款為中心 | 吳志豪 | DOI 10.6868/HKLR.201912_(67).05 | |
第六十八期 | 日本環境法上事業者責任之法政策、制度例與訴訟 | 北村喜宣 、王萱琳 | DOI10.6868/HKLR.202006_(68).01 |
企業融資與信託-信託制度在銀行融資架構之運用 | 王志誠 | DOI10.6868/HKLR.202006_(68).02 | |
日本刑法上監督過失之定位與問題 | 謝開平 | DOI10.6868/HKLR.202006_(68).03 | |
論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做為專利權侵害行為之救濟手段 | 陳秉訓 | DOI10.6868/HKLR.202006_(68).04 | |
土地使用變更之捐地課稅爭議-從租稅法定原則出發 | 張志偉、黃儉華 | DOI10.6868/HKLR.202006_(68).05 | |
從法理念探討違憲規範定期失效之違憲宣告-兼評司法院釋字第 718 號解釋 | 李翔甫 | DOI10.6868/HKLR.202006_(68).06 | |
第六十九期 | 歐盟共同漁業政策之發展與現況 | 陳麗娟 | DOI10.6868/HKLR.202012_(69).01 |
從歐洲整合觀點論歐盟條約第 50 條之歐盟退出權 | 林人一 | DOI10.6868/HKLR.202012_(69).02 | |
受託義務違反之求償模式建構 | 黃朝琮 | DOI10.6868/HKLR.202012_(69).03 | |
論普惠金融時代下之金融排擠效應及其因應之道-以美國法制經驗為中心 | 郭昀翰 | DOI10.6868/HKLR.202012_(69).04 | |
國際難民處理之現狀及其法制與困境 | 蔡昀昕 | DOI10.6868/HKLR.202012_(69).05 | |
關懷式調解作為複雜型態爭議解決模式之探討-以日本醫療爭議為例 | 李詩應 | DOI10.6868/HKLR.202012_(69).06 | |
第七十期 第七十一期 第七十二期 第七十三期 第七十四期 第七十五期 | 證券交易法上相對委託行為之認定基準 -兼評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7年度金重訴字第17號、109年度金重訴字第12號刑事判決 | 賴源河、王志誠 | DOI10.6868/HKLR.202106_(70).01 |
論黃金股之適用及界限 | 洪令家、林照智 | DOI10.6868/HKLR.202106_(70).02 | |
美國營業中斷保險面對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困境 | 劉振鯤 | DOI10.6868/HKLR.202106_(70).03 | |
從憲法平等權論公務員著作公開發表權及姓名表示權之保護 | 陳匡正、李依潔 | DOI10.6868/HKLR.202106_(70).04 | |
醫師專業言論理論之限制與司法審查-以美國司法實務為借鏡 | 許炳華 | DOI10.6868/HKLR.202106_(70).05 | |
勞資爭議行政處理程序的調解與仲裁之研究-日本法之斡旋、調停與仲裁作為比較 | 邱冠喬 | DOI10.6868/HKLR.202106_(70).06 | |
英國脫歐後歐盟與英國競爭法適用關係之變革 | 陳麗娟 | DOI10.6868/HKLR.202112_(71).01 | |
國際私法對消費者之保護-以涉外消費契約事件之國際裁判管轄
及準據法選擇為中心 | 吳光平 | DOI10.6868/HKLR.202112_(71).02 | |
正當防衛界限判斷 | 方文宗 | DOI10.6868/HKLR.202112_(71).03 | |
地方自治制度性保障之審查模式-以國土計畫法之分權模式作為檢視對象 | 張志偉 | DOI10.6868/HKLR.202112_(71).04 | |
外國羈押期間折抵的類推適用-評析最高法院109年度台抗字第1082號裁定 | 朱祐頤 | DOI10.6868/HKLR.202112_(71).05 | |
永續企業社會責任在歐盟市場之實踐與未來發展趨勢 | 陳麗娟 | DOI10.6868/HKLR.202206_(72).01 | |
COVID-19危機與歐盟衛生法 | 陳靜慧 | DOI10.6868/HKLR.202206_(72).02 | |
跨境數位稅制的發展與挑戰 | 江雅綺、陳俞廷 | DOI10.6868/HKLR.202206_(72).03 | |
公司法上以實施員工庫藏股方式買回員工持股之研究 | 陳盈如、呂文嘉 | DOI10.6868/HKLR.202206_(72).04 | |
國際仲裁中仲裁人之倫理-以利益衝突為中心 | 蔡惟鈞、李復甸 | DOI10.6868/HKLR.202206_(72).05 | |
以保護勞動者為核心價值的民法解釋與適用 | 林信和 | DOI10.6868/HKLR.202212_(73).01 | |
確認或否認血緣上子女之訴比較法之研析 | 郭欽銘 | DOI10.6868/HKLR.202212_(73).02 | |
從釋憲實務探討刑事補償法之修法動態 | 陸敏清 | DOI10.6868/HKLR.202212_(73).03 | |
域外取證之拒止及摸索證明 | 賴淳良 | DOI10.6868/HKLR.202212_(73).04 | |
資訊安全長之設置與責任初探 | 余啟民 | DOI10.6868/HKLR.202306_(74).01 | |
論人工智慧輔助之音樂創作與其著作權取得之爭議 | 陳秉訓 | DOI10.6868/HKLR.202306_(74).02 | |
票據代理與金額變動之定性與效力-評最高法院109年度台簡上字第61號民事判決 | 李旻諺 | DOI10.6868/HKLR.202306_(74).03 | |
老人福利法第41條保護安置費用償還之適用爭議 | 陳獻忠 | DOI10.6868/HKLR.202306_(74).04 | |
非原住民借名承買原住民保留地之問題研究 | 陳忠將 | DOI10.6868/HKLR.202312_(75).01 | |
未成年子女意見陳述權之保障-英國子女參與式調解制度之研究 | 陳重陽 | DOI10.6868/HKLR.202312_(75).02 | |
台日職業同業公會之比較與研究 | 張祐齊 | DOI10.6868/HKLR.202312_(75).03 | |
國民法官審判中之基本權干預-以羈押處分為討論核心 | 劉青峰 | DOI10.6868/HKLR.202312_(75).04 |
|